Better

better-pic

 

一件事要让人留下印象,不是他有多与众不同,而是他有多好。

有多好才算好?比之前更好就算好。

现在有两间卖橙子的店铺:

一间卖长相奇特被称为是来自异国,但吃起来味道很一般,10块钱10个。

一间卖外表普通但吃起来味道更甜,10块钱5个。

这两间店铺,肯定会有人选择奇形怪状的橙子,但这不重要,因为那些人尝过之后,以后再也不会买,甚至再也不相信所谓的异国,哪怕是再给多几个。人们最终还是会选择吃起来更甜的橙子。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在挑水果的时候总会想着挑更好更甜的水果。

甜橙子的店长毫不关心那些长得奇怪的橙子,他只想知道如何把橙子栽培的更甜,他十分清楚这才是种植橙子的本质,其他的都是其次。这个道理在所有“竞争”行业都是共同的,虽然说的有点夸张,但如今有太多的人没发现核心却做了很多不相关的事情,他会很理直气壮的告诉你他知道,可实际行动却是让人沮丧。

甚至还有更多的是“拿来主义”,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今年流行各种奇形怪状的橙子,仿佛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机遇,明年我也跟着种。殊不知那些橙子的回头客连10%都不到,跟风的那一批人全亏本经营。

一味的看着别人在做什么是让自己迷失方向最快的方法,因为你只有别人的想法,同时你有不同的竞争者,互联网的今天可以让你每周都有一个不同的竞争者,他们的每一款产品都会让你去“思考”,这些参杂的思维让你无法前进,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即便是在这样的窘境下你依旧会很自豪的说出自己觉得很有“创意”的20个点子。

是的,没错,20个,里面包含了A的核心功能,B的重点模块,还有让C一夜暴富的流行元素。然后自信满满的和别人说:其实我就想做一个xxx,可以让用户xxx,这是用户需求。在遇到流程有问题的时候会说:看看别人怎么处理的。由始至终都没有为你要做的这样一件事想出点什么,而当你推出这一个“瑞士军刀”,你的竞争对手并没有感到害怕,反而会感谢你,是你证明了他们的这个功能这个需求是正确的。

你可能会说那20个点子当中有他们没有的功能,这才是这个产品的特色,那为什么不抛弃那15个“他们的功能”,只保留5个特色功能?如果这5个需要另外15个来支撑,那么这只不过是各个功能相互之间交错的思维错觉,完全不是特点,甚至谈不上核心。如果连抛弃的勇气都没有,那么这个产品价值还剩什么?

这就回到了刚才的选择题,你会有20个奇形怪状的功能,而不是5个更好的功能。一个人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已经很了不起了,可现在却要找3个人做20件事?这简直是可笑至极!更甜的橙子不仅需要好的土壤、水源、环境,更需要比别人多两倍时间的无微不至栽培。看似是一件简单的事,可是能做到这一步的人却是很少,那这真的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

所有表现“简单”的事物背后都是复杂的,如同设计,好的设计都是简单的设计,简明的排版,超脱的色彩,设计师为了让如此简单的设计展现出来,背后有数不尽的草稿、原型,有几百张版式,有上千种色彩搭配,只为让它更简单更好。一个细节不容易让人发现,但多个细节的累加这就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我们也能做,没什么难度”这恐怕是看到别人作品(功能)之后最常出现的一句话,接下来就是直接拿过来加上自己“创意”进行粗糙的修改然后推向大众,造成市场上某一个热门的产品会有几十款号称和它不一样的半成品。这种复制修改是无法让你知道其更深层的一面,你是不知道他们为了这一项所付出的时间。你只会成为永远的追随者。

如果换另一种方式:“我们要做这个,而且要比它做的更好!”此时会发生意想不到的转变。你开始主导这个思想,排除所有无用的元素,比划出几十种可能性,只为一个肯定。条件虽然非常有限,而恰恰是因为受限才能让人激进、抓狂,让你可以更好的使用现有资源,因为你的想法只有一个“如何才能做到更好”。你由防守转向进攻,直指竞争者:你们做的到底是什么玩意?

找到核心,抓住不变因素,然后想破脑袋让他变的更棒!如同如何种植更甜的橙子已经够你研究上好一阵子了,所有还是别想着让你分心的事了吧,尤其是无关紧要的事。

当其他人为各种新鲜事物所扰乱时,你却能从中发现独特意义。如果你发现了,那么恭喜你!

“The thing is, it’s very easy to be different, but very difficult to be better.”

– Jony Ive